CCN中商解读:跨越半个世纪的白酒防伪攻坚战,何时能打赢?

2022-12-08 17:12:04

上千年的酒文化使得白酒在国内一直有持续性的市场消费潜力,不少制假分子由此看见了“商机”,制假现象的出现也使得白酒品牌在“防伪”这条道路上开始了不断的尝试,今天让我们感受白酒防伪与仿冒手段的时代变迁。

 

image.png

改革开放之前,各大白酒品牌的防伪意识较为淡薄,防伪手段也很单一,但防伪效果却很明显。为什么这么说?一方面,鉴于当时特殊的经济环境与并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,大部分人在实际操作层面没有相应的知识、技术储备与造假条件。另一方面,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,烟酒商品紧俏,尚未形成品牌聚集效应,有产品就会有销路,无需山寨其他品牌。所以在当时社会大环境之下,制假售假的情况还是较少的。

image.png

老酒收藏界对绵纸包装的茅台酒称为“绵纸茅台”。棉纸是贵州西部山区生产的一种纸张,俗称“白皮纸” 、“白棉纸”等,以当地盛产的构皮树等为原料制作。贵州皮纸制作技艺已有今2000年的历史,于2009年已列入贵州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所以即使是当时名声在外的茅台酒,其包装也尤为简单,绵纸包裹的土陶瓶,并无任何高深的防伪技术。但是即便如此,陶瓶与绵纸制作所需资源与条件绝大多数商家也无法掌握,制假门槛在当时较高,不能说完全没有制假情况,但也少之又少无足轻重,防伪者和造假者根本不在一个赛道上。

image.png

改革开放后,消费者品牌意识觉醒,不知名的小企业、小酒坊很难在白酒市场分到一杯羹。所以,部分被利益熏心的不法商家便开始制假售假,从中牟利,逐渐影响白酒市场健康的销售环境。随后,品牌商逐步建立防伪意识。

image.png

防伪的手段,最初是在包装材料的印刷上下功夫。比如故意把某些字印刷的异于其他字体,或者在某些图案处做特殊记号等,增加造假难度......但是,只要真品流入市场,这些外在的设计印刷特点终归很容易被造假者模仿出来。后来,白酒品牌开始将防伪油墨应用于防伪包装中,但久之产品包装也不能满足白酒品牌防伪的需求,造假者开始“旧瓶装新酒”,可谓防不胜防。

 

所以,更多知名白酒品牌开始推出了重磅武器-防伪码,这些码由原厂随机生成,最早的查询方式是电话查询,通过打电话人工验证是否是正品。

image.png

每一瓶酒的防伪码都不相同而且查询一次后就失效,也就给造假者带来了阻碍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造假者只要做一套虚假防伪系统,安排客服电话应答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,同样可以做到以假乱真。

 

久之,我们也意识到国内酒企运用的常规防伪手段存在三个普遍的弊端:一是防伪标识技术含量较低,容易复制;二是防伪标识的判断过程复杂,消费者不易接受;三是整体上的管理漏洞让防伪手段无法顺利发挥作用。

 

image.png

随后,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物联网、一物一码等技术的发展,包括高端品牌茅台、五粮液等品牌在内的白酒企业开始纷纷构建自己的RFID防伪溯源体系

 

image.png

采用最新物联网RFID射频技术,对酒类产品提供7*24小时实时监管,利用NFC芯片远距离非接触的方式自动识别采集及时而准确的RFID物流标签信息,并实时传输信息到后台数据库。物流分销过程采用手持RFID读卡器完成货物的接收和发放,直到零售环节。消费者可以用自己的NFC手机靠近电子标签即可查询产品真伪,并查询到“跟踪溯源”信息,让消费者放心购买,商家也放心销售,彻底杜绝假酒。

image.png

针对安全性,NFC芯片中嵌入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,非对称加密算法得到密文。这种密文是不可逆转的,即使造假者获得芯片ID,也无法获得密文。有了高安全性的加密算法和不可逆的密文,造假者克隆和复制的想法将不复存在,无疑给造假者竖起了很强的技术壁垒。

 

此外,为避免造假者有机会回收利用,可将RFID标签的读写模块和信息存储芯片分置于瓶盖和瓶身,开瓶时电子防伪标签即被破坏,无法读取信息。这种物理破坏避免了造假者回收空瓶、灌装劣质酒。

image.png

在生产及物流环节,RFID非接触远距离识别的优势更加明显,人员操作更加方便快捷,盘点工作落实更加精准,盘点周期可大幅降低,显著降低仓库管理、收发货等工作量。还可以添加一些数字化营销功能,可以吸引消费者养成先查询真伪后参与营销互动的习惯,更好地打击制假售假行为。

 

如今,在防伪技术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环境下,造假者面前的技术壁垒与成本壁垒越来越厚,击垮造假者势在必行。

中商标签,助力企业实现商品数字化转型!